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机构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所长致辞

给新闻传播研究者创造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要自筹经费创办一个网站,给大家提供一个网上交流通道,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值得肯定。

有人经常问到西安交通大学有没有新闻传播专业和机构,这是一个很令人尴尬的问题。从史的角度看,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播学引入我国后,交大宣传部门就有学者以强烈的学术敏感给予热情关注,并将其理论、方法应用于新闻宣传和影视评价之中,发表文章若干,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对传播学较早的自觉接受和实际应用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和指导了交大新闻传播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随后,有关第四媒体、网络新闻的研究,在新世纪前后就有论文呈现,属于国内相关领域最早的研究成果之一部分;再随后,在有关领导的关怀下,在中文系领导和教工的支持下,在校内外其他兴趣相投者的积极参与下,教材《传播学引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传播学硕士点在2002年前后应运而生,汇聚了一批优秀的高校教师、媒体和新闻传播界专家学者,由他们组成高质量的

教学科研团队,成为西北、西部高校新闻传播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令人刮目相看。我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我们在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教材编写等方面,与兄弟院校相比我们并不落后,某些方面甚至超前。但是,由于人事更迭和认识差距,交大一直没有给予新闻传播独立发展的机会,传播学本科专业申请几次折戟,连系或者其他机构的名分也吝啬给与,这在客观上影响新闻传播学科的整体发展。2008年初学校确定各学科带头人时,我有幸被确认为交大新闻传播一级学科带头人,当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现实任务是,一定要给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老师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使其名正言顺地开展工作。事实上,新闻传播学科一直寄居于中文系之下,有利于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基础的养成,有利于学科交叉带来学术思考的创新,有利于师资智慧的相互启迪和作用发挥,中文系老师获得的大量国家课题和发表的论文论著教材就很能说明问题。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逐渐显露,第一,要积极参与国内外新闻传播学术活动,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名分对等交流?第二,如何将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个人强”转化为“集体强”“团队强”,集中广泛智慧冲击更高层次的学术领地?第三,如何使研究生获得更多的专业认同和机构归属?这是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于是,成立一个名正言顺的学术机构便被顺理成章地提出。

尽管这个问题由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行政职务的人提出并试图解决,显然有些自作多情,遇到的困难在所难免。好在我们只想建设一个做事的平台,不屑参与其他一切非学术类活动,这样的想法得到大部分老师情感上的理解和实实在在的推动,于是,在人文学院和学校科研院的大力支持下,“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简称“新传所”)于2008年11月挂牌成立,标志着交大学科发展史上第一次有了以新闻与传播命名的专业学术机构,为交大所有从事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对内对外学术交流的名称和平台,很快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同时受到新闻传播界的欢迎和接纳。

对研究所的定位和发展为什么会提出“新体制、新机制、新视野、 新领域”这几个概念?新体制是指研究所属于跨学科、跨专业、跨机构、开放式新型科研单位,没有编制的制约,只有研究兴趣的聚合,任何一个对新闻传播研究感兴趣并自愿加入的师生和校外专家学者,都可成为研究所的一员,并获享研究所提供的一切学术资源;研究所下设若干项目组,自由组合,一个队员可以参加一个项目组,也可同时参与多个;完成一个项目后既可留下继续参与其他学术活动,也可离开,每个人都有自由的选择空间,正是这种宽松而灵活的运作机制反而使大家更愿意聚拢在一起做些感兴趣的事情。

研究所凝聚了一支品德优秀、淡泊名利、思想敏感、学风端正、精诚团结、善于学术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另有博士生、硕士生二三十人,涵盖高校、政府部门、媒体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分别承担不同方向的课题研究任务。至目前,团队已完成陕西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微博舆情生成机制和治理体制研究”、西安市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西安城市品牌构建及传播策略研究”、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招标项目“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学术影响力分析”以及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委托项目“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现状与监管对策调研”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题研究:理论、实践与经验”之子课题“延安文艺人民导向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化媒体与政治生态协同发展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专项资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学创新研究—以手机微博、微信平台为例”以及与陕西省传播学会共同开展的“陕西省网络传播十大案例年度评选及其研究报告”、与腾讯陕西的合作项目等正在积极完成之中。

学术研究必须回应社会现实,正是社会的广泛需求为研究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新的研究领域。借助于新闻学、传播学、策划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从传播现象和行为、传播活动发展规律和传播与人、传播与媒体、传播与社会的研究视角,解决新闻传播领域和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媒体机构和科研院所提出的新闻传播实务以及与形象宣传、品牌策划、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塑造、媒体应对等紧密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帮助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研究所还致力于知识的嫁接与融合,不定期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学者来所举办学术讲座、研究方法探讨,开阔大家的视野;另外,宝鸡民俗博物馆、青铜器博物院、关山草场、青木川、阆中古县城、剑门关、中国唐苑、秦岭山水等等,都留下团队活动的身影,感受了历史文化,领略了自然风光,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

研究所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彰显。

回首过去,我们为自己的团队及取得的成绩由衷地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们直面挑战和机遇。

新传所在不断锻炼团队与凝聚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将把新闻传播与舆论导向研究作为我们长期坚持的主攻方向,同时致力于社会化媒体与政治生态、非常时期信息传播与媒体应对、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播等具体方向的拓展性研究。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短短几年间,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已经形成抬头关注传播风云、埋头用心研究问题的良好风气,撇开杂念,排除干扰,用实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回报我们自己已经成为研究所的共识和追求。我相信,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不仅是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平台和基地,更会成为政府和业界的参谋和助手。

有这么好的氛围和人气,你不想加入进来一展风采吗?

李明德

——2014.11.15于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设计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