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最新动态
新闻
通知公告
机构简介
走近新传所
研究所简介
所长致辞
组织架构
研究领域
研究团队
专家教授
青春团队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一家之言
合作交流
合作成果
外事交流
社会影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English
Home
About Us
News and Events
Research Team
Research Achievements
最新动态
新闻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
>> 正文
新闻
学术随笔|合作共赢 创设未来——在丝路期刊集群成立暨首批意向加盟期刊签约仪式上的致辞
来源:明德新声 日期: 2024-05-02 浏览次数: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期刊界的编辑同仁:
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创新发展战略,西安交大发起成立“丝路期刊集群”,目的在于面向全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纳优质期刊,吸引一流学术创新成果,加快拓展国际前沿学术阵地。今天是丝路期刊集群成立暨首批加盟期刊签约仪式,这是一个创新性的举措,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2021 年,中宣部、教育部和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期刊集群化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2023年4月,中国期刊协会成立高校期刊集群化建设分会;同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上海主办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专门设置期刊集群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都希望通过期刊集群建设,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办刊效率、扩大品牌影响力,进而参与国际竞争。
由此可见,期刊集群发展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做出成效的问题。因为这是建设一流期刊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其实,在此之前,西安交大期刊中心就开始了期刊集约化创新发展的大胆尝试与积极推进,不断根据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期刊合理布局,优化人力配置,创建英文期刊,调整办刊路径,实现资源共享,使期刊的学术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相当一部分期刊稳居国内一流,国际影响力也在明显提升。比如,近两年交大期刊被国内外各种重要数据库收录以及在各种评价体系中的排名十分亮眼,除了全体编辑人员的辛勤努力、智慧付出之外,跟集约化的顶层设计、跟学校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应该说,集约化偏重于办刊的体制机制改革,而集群化则偏重于期刊的内在质量与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由集约化到集群化,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作为交大学报社科版的主编,我十分看好的同时,会积极配合刊群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
再从国家战略层面说,参与国际竞争是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的目标,也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一方面,在自然科学领域,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学术期刊能够让我国的科研成果更好地走向世界,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助于提高我国科研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人文社科领域,“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时,“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讲话说得非常清楚,“自主”就是不依附他者,不受他者掌控,同时又是开放的包容的,体现中国主动生产和创造性,不仅具有“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且还需要担当起“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中国方案”的使命。这就是目前人文社科领域正在思考和积极推进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时代命题,而这,也恰恰为学术期刊的内容创新提供了政治、政策和学理支持,使人文社科期刊真正成为知识创新、理论创新、话语创新、方案创新的载体,进而能够和西方元理论、经典理论平起平坐平等对话。期刊集群发展正好为学术期刊集中选题、纵深研究进而形成“中国学派”提供了可能。
我注意到,丝路期刊群包括理、工、医、人文、社科、科普等期刊,包含中英文等多种语言。它需要一定的时间积淀声誉、获得更高的认可,需要我们携起手来,持续加强期刊质量建设,以高质量、高水准以及团结协作,塑造好“丝路期刊集群”这个品牌。具体来说,它应该做到:
一是开放的——立足西交大,却能吸引更多校外甚至国外期刊加盟形成刊群矩阵;二是包容的——没有学科界限和办刊机构门槛,只要认同刊群价值都可吸纳进来优势互补共同发力;三是群策群力的——围绕学术创新、围绕卡脖子难题、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自主知识体系问题的解决,共同策划选题,集中刊发创新成果,形成刊群优势,体现刊群效应。
在运作机制上,应该注意顶层设计和及时总结——刊群建设必将迎来期刊发展的崭新时期,是新生事物,做好顶层设计以避免走弯路,及时总结以扬长避短,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确保集群发展永葆活力;最后,它还应该是促进各个期刊创新发展的平台,只有自己做大做强做优,才能不断为刊群赋能。
衷心祝愿新丝路期刊集群走出一条可复制、可示范、可引领的学术期刊创新发展之路!
谢谢大家!
——2024.04.29于西安交通大学
原文链接: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209266.htm
上一篇:
李明德教授应邀做客“人邮会客厅”直播间
下一篇:
学术随笔 | 赋能还是消解——在“人的尺度:数智时代的人文景观与亲密关系”圆桌会议上的致辞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设计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