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一家之言 >> 正文
一家之言
热点透视|这一所大学,大家挤破了头都想进
来源:明德新声 日期: 2024-04-22 浏览次数:

如果你最近有上网冲浪,相信一定会关注到这么一所大学,它号称“超越985、211”,却只要200多的录取分数;“成立”不久,却校友遍地,引得众多学子挤破头加群;仅一声号召,便有百万网民自愿掏钱包支持。


甚至在最近,它还开设了新传专业。  

没错,它便是大名鼎鼎的“山河大学”,   尽管其目前仍只是看似的“精神乌托邦”,但朴素、厚重的理想承载于其身,便似让人看到了无限希望。  

何谓“山河大学”?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山河大学,之所以谓之“山河”,并非仅作祖国山川大河之考量,而是山西、山东、河南与河北四省考生集体声音的呼唤,共同塑造出了这样一所“由河南、河北、山东与山西四省联合创办”,以“致力于解决困于不公之中的山河四省学子,让每一个山河四省学子都有学上”的想象中的共同体大学。  

这所大学位于山河四省交界处,仅开设考公、考研两个专业,年招生350万余人,以鲜明的特征回应着四省学子的期望。

 
为何会有“山河大学”?

“教育资源,难以言说之痛”

山河大学之源起,并非只是网友玩梗,社交网络裂变,网络文化加温下的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心理、集体记忆酝酿下的必然结果。  
 
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作为地理位置相邻的兄弟省份,拥有着人数众多的高考考生(约占全国高考总人数1/4),但是在大学教育资源上却缺乏优势。如高考大省河南,其高考人数一直在全国范围内稳居高位,在2023年更是达到了各省中最多的131万(不完全统计),而其省内仅有两所双一流高校(包含一所211院校),其他三省情况亦类似。  
这样的问题存在已久,是历史政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非短期所能解决,而这也成为了“山河四省”一直以来的“难以言说之痛”与“敏感话题地带”。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河大学”显然直接揭开了这块伤疤,唤起了“山河四省”乃至更大社会范围对于教育公平的希冀与记忆。庞大且长期潜伏的教育资源需求,耦合上考生高考失意后亟需宣泄的情绪,难免与相对惨淡的分数、报考志愿现实形成激烈碰撞,在高考结束这个节点爆发出强烈的舆论能量。  

“高考失意,才是多数人的现实”

“山河大学”一梗最早起源于抖音网友,看似逼真且详细的大学介绍一下以最为直白的情感诉求撬动了万千学子沉寂已久的心。时值考试结束,高考出分,在各式媒介前台耀眼的 600+ 高分背后其实更多的是众多考生隐藏的失意与不甘,这其中自然有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但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一巨大议题驱动下,考生的集体记忆、情绪记忆难免被唤起,使得主观因素让位于客观因素,教育资源问题成为了主要的讨论点,亦成为了主要的情绪宣泄口。  

 
在这样的归因心理与情感诉求下,“山河大学”便不再只是网络空间中虚拟的寥寥四字,而是在情感意义的赋予下成为了一种情绪图腾与符号借着社交网络的裂变式连接将一批批心怀不甘与期望的考生凝聚在一起,使其形成了拥有强力情感纽带的情绪共同体,为“山河大学”相关话题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用户与情感基础。  

“我们真切地希望能拥有一座大学”

以情感为纽带,借着社交网络流量机制的广场聚合效应,一大批“山河大学”的拥趸者形成了想象中的共同体,他们定校训、制校徽、畅想这所新大学的远大前景,创专业、纳新人、搭建这所新大学的坚实地基。  

 
通过符号互动,个体不仅在享受符号创造、消费本身的欢愉,更是为其背后的意义建构所吸引。   校徽、校训、各式社群、录取通知书……,这些符号均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所具备的组成部分,因而这些符号的创造、互动与传播一定意义上切实将“山河大学”的实体勾勒在了万千学子面前,给人一种触手可摸的非真实感。  

“一场社会范围久违的教育大讨论”

实体符号的构建、真切诚挚的情感,难免在对于教育关注的集体记忆加温下形成“破圈效应”,引发越来越多个体的关注。自此,“山河大学”不再只是高考失意学子寻求心灵慰藉之处,而是成为了社会探讨教育资源分配、教育公平问题的合情合理之所。  
 
于是便有了新京报、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呼唤“倾听其背后的声音”、搜狐新闻等门户洞察“个体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希冀和构思”、各式民众直抒胸臆,呼唤“高教发展”、“教育资源调整”。带来了一场持续而又热烈的关于高教问题的网络讨论与美好畅想。  

 
如何看待“山河大学”?

一个突然而不荒诞的梦想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类似于其他热点事件的快速发酵与冷却,“山河大学”的热议生命周期也相对较短,从“建校到开完第一届职工大会只用一天”到一周时间内逐渐退出热榜,退出舆论视野,本该产生更为广泛深远影响的舆论事件却因为热点的自然更迭等原因未能发挥其应有效力。  
 
也许会有人质疑这是一场闹剧,甚至直指其可能引发分裂与对立问题,热度退散本就是好事。但“山河大学”之类表达不过是开放网络环境下真切民意的朴素流露,是一种相对温和且委婉的意见与情绪表达。面对这样的声音,一味打压、质疑、甚至封堵删皆不可取,唯有重视之,正确引导之,方不至于使其走向极端的对立面,也方能回应民生之所需。  
 
比如在这样一次事件中,众多学子对理想中的大学提出了诸多期待,也自发组织创建了诸多大学专业相关社群,其中有效的意见本身就可以成为高教改革发展的重要参考方向,大学专业相关社群也可在有效的管理与引导下成为学子间互通学习资源,共同进步成长的正向空间。因而与其怀疑甚至害怕之,不如正视其背后的问题,真切地回应与解决问题。  

 
结语

“我们,已经在路上”

“山河大学”之成立,表面上看是高考结束后众多学子消磨时间的造梗玩梗之举,但其背后却深刻地映射出了更为复杂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平等问题。  

 
这些问题存在已久,其缓解乃至解决注定难以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久、系统与结构化的解决方案。但时间略长绝不等于不能解决,高教改革发展绝非触不可及。  

 
比如在7月   6 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时,便就“山河大学”相关问题作出了回应。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教育部也关注到了关于“山河大学”的问题,面对如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新问题,   教育部将会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山河大学”绝非在云端,更不是乌托邦,而是一个“突然而不荒诞的梦想”。随着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招收351名研究生,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85”高校相继宣布落地郑州以及“山河四省”多所新大学的筹建,教育资源分配、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与回应便已经在路上。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设计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