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文字,你的大脑中是否就回响着一段魔性的韵律声波?乍一听觉得土味,在循环播放几遍之后,逐渐觉得亲切有趣、独具风味,这也许是很多人对山西“四个主持人”方言rap的直观感受。
时间追溯到2021年12月12日,ID名为“赵峰(山西四人行)”的抖音账号上传了一段名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晋城话说给晋城人”的短视频作品。视频中,“四个主持人”身着西装,排成一列,依次搭着肩,一边用特殊的步伐前行,一边伴随着具有节奏感的BGM用晋城方言说唱了起来。这个风格奇特的视频一经上传就在抖音平台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起初大家普遍只是认为这是晋城人“自娱自乐”,而在此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该账号持续发布类似内容形式的视频作品,并在今年的夏天全面爆火。截至发稿前,话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视频播放量已达到11.7亿,与其内容相关的话题#山西四人行的视频播放量也突破8亿。
一时间,晋城话不单是“说给晋城人”,还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它并非是该方言区内部的独乐,更是一场跨区域的狂欢。
各个地区的网民,都加入了这段洗脑的旋律中,评论区的网友们热衷于反复观看、讨论、甚至参与拍摄同样内容形式的视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晋城话说给晋城人”无疑形成了一种新的“方言热梗”。如今,他们的“山西四人行”仍在短视频平台被不断地复刻、重塑,没有丝毫消停的迹象。
“四个主持人怎么就火了?”——新媒体平台热点的传播与扩散逻辑
网络传播语境下,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以及各种信息聚合平台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方式,我们的网络实践由以往的“只读”模式走向“读写”模式。“
传者中心”的价值取向已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用户中心”。安迪·沃霍尔预言的“明天,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的时代来临。
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迷因。“迷因”一词,是英文单词meme的音译,源自古希腊语mīmēma,意为“模仿的东西”,又被译作“模因”。”包括“梗”在内,网络时代所流行的歌曲旋律、图像视频、服饰穿搭等都可以视作“互联网迷因”。科尔曼(E.G.Coleman)则将互联网迷因定义为“在用户不断模仿、修改的情况下,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的具有感染性的图像、视频和流行语”。海量的、原子化的用户的主动参与是互联网迷因得以形成的重要标志。
在“梗文化”盛行的今天,“梗”已经成为互联网表达的符号,在“山西四人行”短视频传播的过程中,广大网友在自发参与和创造中不断转化语义、增加内涵。由于这四位主持人永远都是四人同时出镜,这里强调“四”这个字。由此,各路“玩梗大军”开始抽象整活,多角度发散,他们从各种“四个一组”的事物中寻找“山西四人行”的踪迹,比如有网友展示出家里的插座是四个一排;晋城路上奔跑的小狗,都是四只结伴;博物院墙上的古代士兵雕塑,也是四人一组;更有网友以此推断,天线宝宝应该也是晋城人。
此外,在与山西“四个主持人”相关的热门视频底下的评论区中,更是围绕着“山西四人行”这个热梗造出了无数新的笑料,比如有人说“普通人笑是:哈哈哈哈哈哈哈,而晋城人笑则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有人调侃道“晋城人出门走路必须是四个人排成一队”;还有人说“我有一个晋城室友一直不跟我们说话,刚开始以为是闹情绪,后来才知道晋城话只说给晋城人”……
基因通过遗传而延续,迷因借由模仿而传播。新媒体技术的赋权,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互联网迷因的继承者或编辑员,而个体的模仿行为是抖音热点视频得以生产、传播的关键因素。
山西“四个主持人”在抖音上的爆火,得益于抖音平台特定的技术框架与用户主体性的互动。抖音短视频的算法逻辑为“智能分发,叠加推荐,热度加权”。当一个短视频初期上传,抖音平台提供一个初始曝光流量;再根据其点赞、评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后续热度的机器判断;如果该视频被判定为“受欢迎”,则平台会进行更大力度的推荐,进而触发用户海量的迷因创作。
学者在《理解社会化媒体逻辑》一文中指出,算法的权力主要体现在编程性(programmability):一方面是社会化媒体平台刺激和引导用户进行创造性或沟通性贡献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用户通过与这些被编码的情境互动,转而影响平台信息流的能力。这很好的形容了诸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特定的技术框架与用户主体性发生互动。在这种交互中,实现了信息扩散效果的最大化,而这种模式信息扩散不再是“一对一”的人际传播、“一对多”的群体传播、“推”“拉”并存的网络大众传播,而是核裂变式的“链式反应”,具有基于人际网络之上信任链的病毒性传播特点和典型的多级传播属性。
传播的效果在于传播的参与,发起传播事件远比传播事件本身要重要的多。例如,2015年夏天,一位在中国旅行的瑞典人,在乘坐京沪高铁时录了一段视频,放到网上就火了,视频的内容就是他将一枚硬币立到高铁的窗台上,这枚硬币竟然坚持了8分钟才倒。随后这个“梗”在各种场合被不同的用户复制和演绎。依托着人际传播的互动性和大众传播的增值性,这个“梗”在各趣缘共同体间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渐“破圈”、扩散,日趋成为全社会同频共振的话语实践。
作为网络文化发展的产物,网络热梗以其无与伦比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影响力正从“线上”走入“线下”,直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大众媒介的话语体系之中。但热梗的流行不是天然的、必然的、一劳永逸的。正如山西“四个主持人”,他们魔性的方言rap与视频内容不但承载着我们的娱乐消遣,也承载着对晋城的乡土文化认同和地域想象,但其形式仍旧无法摆脱“梗”,这就表明它的存在注定具有时效性,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等待着不久之后“过期”的命运。当热度退散之时,也许只能“长吁一口”并逐渐淡化出大众的视野。
当然,山西“四个主持人”也一直在视频内容形式上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四个主持人”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范例——用不同形式去展示乡音,用不同方式去展示家乡文化。流行的过程也是演进的过程,或许可以借用新媒体平台创造不同区域内的群体进行隔空对望的可能,凝聚出共有的精神符号,使文化的交流更具着力点,内容本身更具穿透力。“三晋门户”,不只有晋城人的“一日三餐”,还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可以挖掘,有壮观奇绝的太行山风光可以领略,有人间烟火中的酸甜苦辣可以感受。俗话说:“浇水浇至根、送佛送到西”,因此,山西“四位主持人”仍需在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