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一家之言 >> 正文
一家之言
随感杂谈 | 女教师出轨学生后飞往巴黎,偷走秦朗的寒假作业
来源:明德新声 日期: 2024-04-23 浏览次数:
在将黑未黑的暮色中,小C挤出拥挤的地铁,穿过热闹的人群,回到了他15平米的出租屋。虽然白天领导的pua和同事的挤兑已经让他筋疲力尽,但本着成为祖国栋梁的远大志向,小C还是决定把指尖从游戏上移开,打开媒体平台来“开拓思维”。

在焦急中等待广告划过,映入眼帘的 “中学女教师出轨学生”“谁偷了秦朗的作业?”却让小C两眼一黑差点过去,这让被工作压迫得筋疲力尽的小C彻底陷入癫狂。于是,这个看似荒谬的标题便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言归正传,类似小C的经历想必现在大多数现代人都深有体会,当我们想跳出信息茧房来寻找新信息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信息源已经被娱乐营销、低俗话题和无意义的垃圾信息所充斥。回顾当下社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热点事件,空洞和易逝是其典型特征。

既是结果,也是原因
大家常常说,互联网没有记忆,盛极一时的大主播、大网红经常会在一夜之间泯然众人。看似热度奇高、影响极广的热点事件也往往乏善可陈、千篇一律。这也为我们在批判新媒体技术特性时提供了充分的佐证,但延续对技术决定论的否定来思考,空洞、易逝的传播特点绝不是由新媒体技术所造成的。相反,不管通过哪种媒介形态呈现,以抓人眼球、博取关注为出发点的传播策略都难以长久。这既是当下的传播现状,也是形成当下传播现状的历史原因。当然,带着空洞和易逝往前走,很多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事实难以界定,噱头已然丰满
类比最近热度奇高的魔幻事件,不管是秦朗巴黎丢作业还是女教师出轨学生,秦朗到底有没有丢作业、女老师到底出轨了没有、学校和学生家长如何处理了这件事,在大众和媒体眼里都统统变得不重要了。大家更关心的是那些吸人眼球标题的背后,一个 被“建造”出来的故事。故事性、对抗性和事件对情绪、情感的调动是互联网时代能获得流量的关键,但我们都希望这一切都建立在没有用虚假、低俗的事实戏弄大众之上。

爆炸时代,趁虚而入的“新黄色新闻”
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本应受益于信息的易得性,把更多的时间让位于深度思考,从而帮助我们更快地达成目标,提升自我。但正如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所发出的警醒一样, “普遍的交流和信息过剩正在威胁全体人类的免疫机制。”类似“女教师出轨学生”的“瓜”已然层出不穷,并且出现了周期性的信息循环机制,信息过剩已然是对信息社会的重大威胁,而当过剩的信息和注意力被娱乐、低俗、空洞所占据,所带来的危害就更加可怖。我们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在无限信息爆炸漩涡中的抗争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理清界限,对诱惑说不

帮助大众娱乐身心,填补空闲本身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之一,但娱乐绝不等于“愚乐”。新闻业作为一个能够直接受益于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信息产业,本应该乘着技术的东风,在传递事实真相和反映社会现实中来为我们点亮前行的灯塔,从现实反馈和思想价值层面切入社会正在发生的风貌变动。

但在资本、流量的共同追逐下,新闻的意义和价值正在被溶解。层出不穷的“瓜”和空洞乏味的营销新闻通过抓住快节奏生活中,社会对于消遣时间和猎奇反叛的体验需求,来吸引大众的眼球,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低思考成本、高信息获得中的乐趣。但傻乐并不等于快乐,快乐有的时候也不等于收获,不管我们在行动上能否表现出高度的自制力,但在认知上,我们应该意识到与营销信息、垃圾信息说不。


当子弹在空中滑行过后,我们才能看到最终落点 事件的发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变化中对事件定性就对判断力和思维逻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很多人只有在事件尘埃落定后才能展现通盘的思考。埋头码字的小编此时也很痛恨另一时空中对着屏幕傻乐的自己。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设计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