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那咋了”抖音话题播放量达到了8.9亿,一跃成为互联网热词,该梗源于抖音博主“鸭鸭米”。“鸭鸭米”发布自己宣传那咋了文学的直播录屏视频,具体内容为“在遇到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时,都可以用一句‘那咋了’坦然面对”。与传统价值观念不相一致,它蕴含着青年人在当前充满压力的环境之中对于生活所展现出的独特态度,也同样是自身生活方式的自嘲,那我们在这背后能看到什么呢?
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内卷”已经成为近几年的热词,一部分人为了能够在更好的岗位工作或学业上有更加突出的成就,纷纷在既有标准之上进行额外或时长上的增加,或一个领域内的无效深入,容易使自身处于一个相对压抑的环境之中。加之如今就业环境变化,机器人在一些重复性较高的行业已经开始使用,部分年轻人的压力愈发增加。
在这样的不甚协调的社会背景之下,根据认知协调理论,即强调人的认知系统倾向于保持内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之间,还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与其认知之间。当新的信息或经验与个人的认知图式(即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方式)发生冲突时,个体会体验到认知失调,并会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减少或消除这种失调,以恢复认知的协调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达成自身认知协调,青年人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更多的呈现出一种无畏与洒脱的人生态度。当面对外界的质疑、困难与挫折时,年轻人们不再选择自我折磨和过度反思,而是以一种坚定而直接的方式回应——“那咋了”。
病毒式传播,指的是那些通过十传百,百传千而不是通过公众媒体或者其他一些主流新闻媒体传播的事物。该梗的出现仅仅起源于网红“鸭鸭米”的一次直播,而过后却演变成为“那咋了”文学在互联网广泛传播,这其中除了一些有较强粉丝基础的意见领袖的传播之外,更多的还是依靠于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人际传播,根据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公式,
媒介选择的或然率 = 报偿的保证 / 费力的程度,费力的程度具体指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状况,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消耗、精神消耗等。由于抖音、小红书、微信等社交媒体转发评论功能的易用性,也在极大程度加强了人际传播,促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 获得巨大流量。
由于社交媒体的兴起,圈层化成为了互联网空间的主要特色之一,技术赋权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想要进入的圈子,用户容易只关注自己所在圈层内的信息,导致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受限,同时依赖算法推荐,使得用户难以接触到多样化的观点和信息。久而久之,公众难免会习惯存在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形成“信息茧房”,削弱社会共识,在“信息茧房”中,个体容易形成极端化的观点和态度,导致社会共识的形成变得困难。
因此,在言语冲突频发的互联网络环境之中,“那咋了”也能更多的避免直接对立性的争论的一些言语造成的情绪波动,体现出在当下对于自身状况的满意,往往伴随着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和对挑战的无所畏惧,它传递出一种“我能行,我可以应对”的自信信号,也同样是青年人对自我认同和自信的一种外在表现。
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生活成本上升和互联网言语冲突等挑战,
青年人选择用“那咋了”来回应,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调适和心理防御机制,蕴含的是摆烂式回应背后的坚韧内核,它表达了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认为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并不足以击垮自己,是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