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最新动态
新闻
通知公告
机构简介
走近新传所
研究所简介
所长致辞
组织架构
研究领域
研究团队
专家教授
青春团队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一家之言
合作交流
合作成果
外事交流
社会影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English
Home
About Us
News and Events
Research Team
Research Achievements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学术成果
一家之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一家之言
>> 正文
一家之言
特别策划 | 从“明德门”启航,为你揭秘“科研新星”的成长密码!
来源:明德新声 日期: 2024-10-28 浏览次数:
在浩瀚无垠的学术星空中,西安交通大学李明德教授团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明德门”。这里不仅是梦想启航的梦幻港湾,更是科研新人学习本领、磨砺意志、锻造辉煌的熔炉。
近几年,“明德门”捷报频传——
培养的“青椒”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聚着每一位从“明德门”走出的青年学者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奋斗与对科研的执着追求,更深刻彰显了“明德门”独树一帜的培养模式与深远影响。
“课题为王”:科研征途的璀璨灯塔
在“明德门”这片学术沃土上,“课题为王”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在这里,课题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起点,更是成长的加速器,让每一位学子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蜕变。
提及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改革开放40年来大众媒介与社会思潮传播研究”的历程,2022届博士毕业生赵琛仍然心潮澎湃:“这不仅是一场学术的深潜,更是一次意志与毅力的极限挑战。从课题的精心策划与申报,到团队的紧密组建与高效分工,再到数据的细致收集与深入分析,直至最终成果的辉煌呈现,每一步都如同匠人磨刀,不断磨砺着我的科研技能与心理素质。”这段宝贵经历,不仅为她指明了研究方向的明灯,更为她日后独立攀登科研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2022届博士毕业生黄珞也在这一课题的洗礼下茁壮成长。她围绕课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更以此为基石,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黄珞深情地分享道:“那些定期召开的讨论会,是我们智慧火花的碰撞场;而媒介与社会思潮传播论坛,则是我们展示成果、交流心得的璀璨舞台。这些经历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的科研之路,让我对科研的热爱愈发深沉。”
朱妍,2022届另一位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她在师门教育部重大课题及省部级课题的参与中,对“课题为王”的深刻内涵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她认为,课题不仅是学术探索的载体,更是个人成长的加速器。“通过参与课题,我不仅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方法,更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人有效沟通。”朱妍说,这些宝贵的经验,为她日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回忆起2017年参与的陕西省高教学会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时,2021届博士毕业生王含阳也感慨颇深。
“课题初期遇到了种种困难与挑战,比如课题需要收集关于各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培养方案的信息和素材,我们原本计划通过访谈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或教务处处长来获取,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王含阳说,最终在李明德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及时调整策略,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对来自不同高校、熟悉各自学校培养方案的教师团队进行内部访谈,这一调整不仅简化了流程,还大大提高了效率,让他们成功克服了难关。
“在‘明德门’,课题不仅是学术的磨砺,更是全方位能力的锻造场。我们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蜕变,最终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王含阳感慨道。
携手同行:共享 共进 共赢
在“明德门”,团队协作是每位成员心中的默契与共识。这里没有孤军奋战的身影,只有携手同行的温暖与力量。
“团队面对学术时严肃认真,但私下里,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却温馨如家人。”赵琛说:“记得筹备第三届媒介与社会思潮传播论坛时,面对紧迫的时间与繁重的任务,是老师的智慧引领、悉心指导与每位同学的不计得失、全力以赴,最终让论坛绽放光彩。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真谛。”
2023届博士毕业生陈盼盼则用“团结协作、奋发共进”来概括师门的学术氛围:“在明德门这个大家庭中,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和支持。这让我在科研压力中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正是这种团队精神,让每一位成员在面对困难时都能同舟共济、一往无前。
朱妍则谈到了团队定期的讨论交流对她成长的巨大帮助:“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是灵感的火花;每一次深入的探讨,都推动着研究向前迈进。这种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不仅激发了我的创新思维,更为我的科研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在探讨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时,王含阳谈到了明德门团队人才培养策略中的一大亮点——
个人兴趣与团队方向的融合与平衡。
“李老师深谙团队之力,他始终强调团队研究方向的统一性。老师总是教导我们,在课题与基金申请的激烈战场上,若能紧密追随团队的研究方向,就能够更好地共享智慧资源,从而汇聚成更为广泛且强大的支持力量。”
“不过,老师并未因此而束缚我们的思想翅膀。”王含阳补充道,“对于那些看似游离于团队科研主流之外的个人兴趣与创意火花,他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我们勇于探索未知,敢于开辟新径。”这种既尊重个体独特性,又强调团队协作精神的做法,不仅让每个人的潜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更为团队整体实力的不断攀升注入了不竭动力。
言传身教的力量:启迪智慧,引领成长
在“明德门”的悠悠四载里,朱妍的每一步成长都镌刻着深刻的印记。这里不仅是她科研梦想的启航地,更是她心灵成长的沃土。
她不仅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更深刻体会到了榜样力量的无穷魅力。李明德老师,这位以勤勉著称、以乐观为伴的学者,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当学习、科研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迷茫,我总能从老师的身上找到力量。”朱妍说。
让朱妍印象最深刻的,是李老师对时间的珍视与利用。每日晨光初现,李老师的办公室总是第一个亮起灯光。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朱妍逐渐学会了珍惜、规划时间,她将每一个清晨都视为科研旅程的新起点,那份对时间的敬畏与高效利用,如今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她的科研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李明德老师既是良师,也是“明德门”每一位学子的益友。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像朱妍一样的众多学子不仅学会了如何深耕学术的沃土,更学会了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一颗纯真与坚韧的心。“老师的每一次悉心指导,每一个细微关怀,都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他们的心田,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遭遇何种风雨,都能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她说。
老师常说,学传播的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紧跟新媒体前沿,发出团队的声音。如今,虽然已离开“明德门”,但朱妍依然保持着每天阅读“明德新声”的习惯。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更是一种对师恩的铭记与传承。她知道,在那个熟悉的平台上,依然回响着老师最真挚的声音,传递着最深刻的思想,那是她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她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明德老师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言传身教的真谛,成为了照亮“科研新星”前行道路的璀璨星辰。他们的故事,是“明德门”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激励后来者奋力前行的精神食粮。
“快乐学术”:让探索之路充满乐趣与激情
在“明德门”这片学术沃土上,李明德教授倡导的“快乐学术”理念,犹如春日暖阳,温柔地驱散了科研路上的阴霾,将原本可能单调乏味的探索过程,编织成了一段段充满欢笑与挑战的奇幻旅程。
陈盼盼回顾道:“读博期间,我肩负多项科研重任,从课题攻坚到教材编纂,从论文撰写到决策咨询,每一次历练都是自我超越的阶梯,但这份重担并未让我感到压抑,反而因团队的‘快乐学术’而轻盈起舞。”
赵琛则以“家学并进”为喻,描绘了这片学术家园的独特风貌:“在这里,我们不仅是学术上的伙伴,更是生活中的家人。严谨的学术讨论与温馨的师生情谊让我不仅学会了独立思考,掌握了科研精髓,更在团队的温暖中学会了面对挑战时的从容不迫。”
黄珞则用“严谨不失活泼”来概括她的“明德门”时光。七载春秋,她见证了师门间深厚的情谊与不懈的追求。科研场上,大家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生活间隙,则欢声笑语,温馨满溢。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让她在科研的征途上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与和谐。
李明德教授,作为这一切美好愿景的引路人,始终将“快乐学术”视为培育学生的金钥匙。他坚信,唯有让科研成为学生的乐趣之源,方能激发其无限的潜能与创造力。因此,他不仅以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遨游学术海洋,更以无私的关爱为他们筑起心灵的港湾,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科研与生活的双重旋律中找到自己的和声。
“明德门”,这个充满智慧与温暖的大家庭,正以它独有的培养方式,孕育出一颗又一颗璀璨的“科研新星”。在这里,每一个梦想都被温柔以待,每一份努力都绽放光彩,每一颗年轻的心都在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力翱翔。他们用汗水与智慧,共同谱写着“明德门”的辉煌篇章,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也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作者/Wanna Summer 猫尾草
上一篇:
热点透视|当学术走进酒吧:打破知识的边界,寻求交流的自由
下一篇:
热点透视 | “那咋了”文学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设计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