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术酒吧”在北京、西安、广州、上海等城市悄然出现。所谓学术酒吧,指的是在酒吧里组织的非正式学术讨论。其将学术讲座和酒吧文化相结合,讲座内容一般以人文社科类为主,也有人工智能等热门科技话题。主讲人通常是来自各大名校的专家学者,而听众身份则不受限制,只需在酒吧消费即可参与学习和研讨。
当“学术”和“酒吧”两个代表着严肃与喧哗的概念结合时,争议似乎在所难免。有人认为学术酒吧只是一种营销的噱头,这种将学术娱乐化的行为不可取;也有人觉得,学术酒吧的出现拓宽了青年人的社交渠道,创造了人们思想交流的新空间。那么,我们到底应当如何看待学术与酒吧的结合?这二者的碰撞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事实上,学术与酒吧的渊源由来已久: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会饮篇》(The Symposium)中“Symposium”一词就是指古希腊人一种进行学术讨论的活动,即在某些庄重仪式后人们饮酒聚会并讨论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作家海明威、法国作家萨特为代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和文艺界人士也慢慢加入到酒吧消费的行列中来,觥筹交错间,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智慧的光芒在闪耀;更为传奇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经常在剑桥的“老鹰酒吧”进行讨论和社交活动,DNA双螺旋模型就诞生于这间酒馆,也因此使得这个酒吧成为了科学史上的一个著名地标,是无数游客和科学家们朝圣的地方。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人们为什么热衷于将代表着严肃、认真的学术讨论引入热闹喧嚣的娱乐场所?这源自于娱乐场所作为“第三空间”所具备的天然优势。
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曾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它是指一种对民主意义重大的非正式自由社交空间。第三空间不是家庭空间,也不是工作空间,而是长期以来能够让置身其中者感受到温暖和欢愉、找到精神寄托和归属感的实体场所。它们包括咖啡馆、酒馆、图书馆、理发店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来到这些地方,在轻松休闲的氛围中消磨时光。
而学术酒吧的优势就在于,它一方面继承了麦当劳、星巴克等传统“第三空间”所共有的社交便利性、环境舒适性与文化多元性;另一方面,它还创造了一个更为纯粹的、聚焦于学术探讨与思想启迪的特定场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既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却又对获取方式有着更多的期待。学术酒吧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酒吧轻松自在的交流氛围加上丰富多样的学术讲座,将学术交流带入了更为平等和自由的环境,使人在松弛之余也获得了持续的“输入”。
除了“输入”以外,学术酒吧同样激活了“输出”。相比于课堂和正规学术会议上的正襟危坐、字斟句酌,学术酒吧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包容的天地,让人们如好友聚会般自由地参与讨论。不拘泥于身份、学历与专业,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卸下防备,在这里大胆“开麦”。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的讨论中谈到,西欧近代的公共领域往往凭借一定的空间和媒介建立起来,18世纪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酒馆、剧场等等场所都是公众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这些公共领域是一种“松散但开放且有弹性的交往网络”,强调在交往理性精神的指引下,进行友好而自由的交谈。
然而,不少学者认为,当下的公共领域正在逐渐式微。在互联网冲击下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原子化,逐渐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社会媒介化会让个体与周围的生活乃至世界产生隔离,社会关系被肢解,个体孤立加剧。
如此看来,学术酒吧的出现也是对公共领域的重建,它建立起了人们线下进行思想交流的新平台。在这里,无论是复杂的科学理论研究,还是现实中的人文题材,只要志趣相投,独立的原子之间也能产生吸引,达到精神上的共鸣。这不仅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更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了情绪价值,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连接。
一直以来,在公众的固有认知中,“学术”二字都自带精英文化的标签。它象征着严谨、认真与专业,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们常常被冠以“高知”“精英”等头衔。因此,学术讨论在众人眼中,也被视为一种严肃且需要深入思考的活动。
然而,学术研究虽然存在门槛,但学术讨论却未必。产生于学术酒吧的学术讨论或许无法保证传统学术会议所具有的深度与专业性,但换个角度来看,它也将学术讨论从传统的象牙塔环境中解放了出来,为更多人提供亲近学术知识的机会。实际上,对学术感兴趣的,并非只有专业的学者,很多普通人的求知欲也很浓厚,而学术酒吧则有助于消解知识的排他性,让普通公众放下对学术的敬畏与陌生,满足对知识的渴望。
另一方面,对于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在学术酒吧的交流讨论也有助于他们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探讨,彼此之间也能够收获思想的碰撞与灵感的焕发。
学术酒吧的兴起为学术交流与社交融合开辟了新的路径。作为一种产业,它或许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与规范;但作为一种大众讨论的公共空间,它已经成功地成为了连接学术与生活的桥梁。这样一座象征着平等、自由、包容、分享的桥梁,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知著网:《学术酒吧:走下孤独的塔尖,逆转学术的想象》
[2]Academic Center:《“学术”走进“酒吧”,靠谱吗?》
随感杂谈|在迷茫中前进——北大新传就读图鉴
热点透视|真假预报点燃科技畅想
特别策划 | 从“明德门”启航,为你揭秘“科研新星”的成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