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距离2022年高考倒计时10天时,@人民日报发布100秒短视频,分别用稳定、长情、果断、准时、博学、谦逊、专注、自信、文静、乐观、话题等美好词语勾勒出学子们对于高三生活的共同记忆,话题#100秒走心高三回忆杀#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相关话题不仅激励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为自己鼓劲加油,更吸引不少已经经历过高考的网友在评论区怀念当年的高考题目或是高三生活。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何为集体记忆
记忆研究源于心理学,1925年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其著作《记忆的社会框架》中首次提及集体记忆的概念。而集体记忆也是哈布瓦赫对其导师涂尔干所提出的“集体意识”的进一步延伸,具体指:“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在《论集体记忆中》,哈布瓦赫再次写道:“自传记忆是由我们自身所经历的事件构成的记忆,历史记忆是我们只通过历史记录获得的记忆,历史是我们所记住的但是和我们没有有机关系的过去、集体记忆是构成我们认同的活生生的过去。”早期,学界主要通过功能主义视角来研究集体记忆,强调集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播;后逐渐转变为建构主义视角,突出集体记忆的变迁。
高考作文中的集体记忆
相比于数学、英语、理综等,由于高考语文紧密联系时事且难易程度适中,容易形成集体记忆,引发应届以及往届高考生的讨论,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更是屡登微博热搜。
2022年3月31日,有网友发布了1977年第一届高考语文试卷,网友纷纷谈论试题的难度以及自己当年的题目内容,还有网友晒出家中长辈参加第一届高考的准考证。
图片来源:@长见识bot
图片来源:@高考快讯
2020年,多省高考试卷作文题目与新闻传播学内容相关:如北京卷可以用媒介素养来解答、浙江卷可用角色理论来论述、江苏卷可以用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制造过滤气泡等概念作答,掀起一波高考应届生和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互动热潮。
高考相关的集体记忆
高考具有强的仪式感属性,百日誓师大会、频繁的月考等都是学生时代关于高考的记忆。与此同时,每年高考的相关事件也形成了记忆点;总有一条朋友圈是转发准考试丢失,最后却被认定是谣言;总有一位警察在考试前1分钟将学生安全送到考点;总有一位母亲“旗袍送考”成为靓丽的风景线;总有一位考生第一个冲出考场被关心成绩如何……关于高考相关的集体记忆有很多,或是每一位考生书写,或是新闻媒介记录,但都共同绘制了每一个年代的“高考记忆”。
最后,小编祝各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成绩!
你的名字那么好听,一定要出现在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上啊!
——@人民日报
参考文献:
1、高考 互动仪式 集体记忆
https://mp.weixin.qq.com/s/d5Ldexb3Ma5iy2O-6qU81g
2、胡百精.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03):98-106+159.
3、李兴军.集体记忆研究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9(04):8-10+2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陕西省舆情信息工作创新中心(陕西省委宣传部)
网络舆情普及基地(陕西省社科联)
陕西省网络舆情研究基地(陕西省网信办)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传播系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设计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