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一家之言 >> 正文
一家之言
热点透视丨晒出“上学轨迹”,社交名片还是互联网新式“凡尔赛”?
来源: 日期: 2023-02-08 浏览次数:
打卡#上学轨迹#已经成了近来时新的社交货币。


网友们将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地图定位截图拼贴在一起,加上一张精致的照片,成为一股新的互联网潮流,引发社交媒体用户竞相模仿。


打开小红书和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相关内容琳琅满目、热度居高不下。该话题已经形成固定的图文模式和排版风格,甚至还有一些制作教程和文案的分享。


打卡“上学轨迹”的流量热潮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兴起之后,互联网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社交展演:“每个节点都意味着努力和奋斗”


有网友认为,这是社交媒体平台的自我展演,记录自己的学业轨迹和人生节点无可厚非,不必大惊小怪。


“上学轨迹”俨然已经成为了崭新的“社交货币”,人们通过上学轨迹的图像化展示进行“人设”的展演,表达、分享的是“过去的人生经历塑造了我”;同时也可用来寻找校友、建构社群,完成社交。



出于印象管理和建构自身形象的需要,网友纷纷晒出上学轨迹,并配上不同的文案,迎合“小镇做题家”、“小镇错题集”、“985Five”等人设,将自身“标签化”,营造出符合自身需求和他者期待的理想形象,寻求点赞评论的满足感与身份认同感


晒出“上学轨迹”,是Z世代青年群体渴望自我展现和自我塑造的新表现形式。他们作为数字原住民深谙互联网的游戏规则,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也为他们的形象展演提供了舞台;同时,面对压力与日剧增、“内卷化”不断加剧的社会现实,他们也需要实现心绪转换,缓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等自我认同焦虑。




对于不少参与打卡“人生轨迹”的网友来说,他们晒出“上学轨迹”的初衷,其实是对过往成长的梳理和具象展示,是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与心路历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和激励。


如此说来,上学轨迹就是Z世代青年群体为自己量身制造的又一个“社交名片”,渴望通过独特的形象建构彰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获取他人的认可。


贩卖焦虑:互联网新式“凡尔赛”


也有网友认为,“上学轨迹”在流量狂潮中已经变味,成为名校生的自嗨,不仅毫无意义,更是加剧日益严重的学历焦虑,不过是打着学历旗号的一种互联网新式凡尔赛,无异于“privilege的尽数体现”



更有尖锐的批评指出,“小镇做题家”的话语内涵在“上学轨迹”的流量狂欢里已经发生演变:从寒门子弟对阶级伤痕的“自嘲”,变成幸运中产小孩装点自身人设的“自谦”。所谓的上学轨迹,不过是不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中胜出的既得利益者那“欲盖弥彰的优越感”。



“小镇做题家”,原本意指那些“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他们来自小镇,在高中阶段依靠题海战术,迫于师长与家庭的压力取得优异的成绩,顶着学霸的光环,但成绩带来的优越感在步入大学后迅速瓦解,泯然众人。


“小镇做题家”们时常感慨,自己在家境、眼界、资源、人脉、情商、社交方面与来自城市的学生差距巨大。自己除了顶着名校的光环以外,似乎一无是处。



自嘲的标签背后,是青年群体对社会现实的失落。“985废物”与“小镇做题家”背后的阶层跃迁焦虑,则来源于社会流动性缺失与停滞、学历含金量的日渐贬值、原生家庭视野的狭窄,自身能力有限的“习得性无助”。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顶流明星考编”引发的舆论风波。当时中国新闻周刊发表题为《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的文章,引发热议。


“考编的普通人大有人在,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所以当看见能从市场上赚大钱的明星,还要分走几个编制内身份时总觉得抢了自己的坑。”

图片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小镇做题家”的话语内涵已经从网友用来自嘲的称呼,演变成为“既得利益者对寒门弟子的挖苦和嘲讽”。只擅应试,思维僵化、循规蹈矩、目光短浅等等仿佛成为“小镇做题家”的“原罪”。


更有批评者尖锐的指出:所谓的“上学轨迹”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能在小学、中学阶段入学名校,背后少不了家庭资源、社会阶层的托举。上学轨迹背后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整个社会弥漫着的阶层跃升焦虑,才是晒“上学轨迹”招致批评的根本原因所在。


人生不应止于回望,前方尚有广阔原野


晒出人生轨迹无可厚非,但这种全网跟风的模仿很可能营造出一种拟态环境:名校毕业生众多,普通高校学生会受到歧视,从而产生“唯学历论”、“学历鄙视链”等不健康的价值取向,给当下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增添更多的焦虑情绪。这种“唯学历”“唯名校”导向的价值判断,也有可能加剧族群对立、造成社群撕裂。


当上学轨迹的标签代替了作为主体的“人”,寒窗苦读的时光成为炫耀的资本,人生的经历成为可供复制、观赏的商品,一个个名牌大学成为单薄而枯萎的符号,并在复制当中逐渐偏离了高等教育对于人生的真正含义。


在晒出“上学轨迹”的同时也要注意,学历信息毕竟属于个人隐私,能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住址、生活场所、专业以及家庭信息,这种流量狂欢的背后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和网络暴力的风险,不得不引起重视。


大方晒出的个人信息可能会成为被不法分子利用,伪装高学历人设实施诈骗的工具。类似案例已屡见不鲜。



回望人生无可厚非,这就好像每年年末社交平台上火爆的年度总结,是一种自我建构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


但过分沉溺于网络世界带来的“虚幻满足”,很容易让我们自满于现状,骄躁裹足不前。站在二十出头的年纪,人生的前方尚有一大片广阔原野,亟待探索。


部分内容、图片
参考自@共青团中央、@新周刊 等
作者:薛山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设计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