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一家之言 >> 正文
一家之言
随感杂谈| 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三个机遇之三重新架构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机遇
来源:明德新声 日期: 2024-04-23 浏览次数:
前情提要:随感杂谈| 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三个机遇之二智能技术驱动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机遇

undefined

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三个机遇之三

重新架构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机遇

跟前面的思考有关,由于新闻传播学科创建于传统媒体发达时代,其专业设置、培养方案都带有那个时期的特点,尽管近几年有所调整,但大的框架没有变化。
但有一个现象需要引起注意,即专业名称的变化。 目前新闻传播学科共有10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前五个专业名称上都带有“学”字,后面五个专业名称上则没有,这反映了我们对新闻传播学专业要求的认知变化,一开始我们偏重于理论解析,把专业当成一门学问而加以剖析,比较封闭;大概到了2010年前后,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特征日益彰显,从那时起新设立的专业名称上基本不带“学”字了,在强调理论分析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把两者更好地统一起来而不要偏废。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属于艺术类,不属于新闻传播学科,但跟我们关系很密切。
我和博士生王含阳在一篇论文中认为,智能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应当具备三大能力:第一,媒体社会责任能力,即价值判断能力;第二,核心业务能力,即事实核查与整合能力、数据分析与使用能力;第三,“隐性能力”,即情境内涵的认知能力。
首先,媒体责任是当今传播语境中的重要议题,传媒机构体现人文关怀也是其使命所在。业界普遍认为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和新闻价值观是智媒时代人才需求的核心所在。
价值判断能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智能化背景下的信息价值观,第二是智能化背景下的传播伦理与信息伦理。这就需要新闻传播人才能够构建起智能传播下的信息价值观和传播伦理,在人机交互的信息传播模式中保持人的主体性,并与多元生产主体协调利益、塑造共识,为智能时代媒体发挥其社会功能奠定基础。
其次,过硬的核心业务能力体现为事实核查与整合能力、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
事实核查与整合能力是多元生产主体对专业从业者所提出的要求,它要求从业者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分辨内容、观点和新闻,并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创建利于事实传播的新闻生态系统。在信息过载时代,职业媒体人的价值判断和专业阐释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现场的观察与调查、新闻价值的专业判断与新闻的深层解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思考以及创造力仍然是传媒新生态下的重要能力。
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则是指针对目前海量信息和数据,要能够解读数据内涵和深刻理解智能技术在数据生产和发挥作用过程中的角色,才能挖掘出数据在传媒业中的价值,真正利用数据传达信息。智媒时代的数据发挥作用离不开人工智能和算法推送,把握数据伦理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获取、加工和利用数据,使数据成为传媒业的资源。因此,事实核查与整合能力、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以其内涵和必要性构成了智媒时代人才能力模型的核心业务部分。
再次,情境内涵的认知能力是隐藏在从业者的经验、技巧、洞察力和行为策略之下,根据应用情境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缺乏恒定的标准,很难用逻辑推理或者明确表述去传授的一种能力。它内化于从业者在具体媒介实践中所做出的判断和决策之中,依赖实践去获得。
传媒业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但是技术的发明者往往并不能意识到技术产生的社会影响。 作为利用技术的主体,媒体从业者需要寻求技术演进与社会伦理之间的平衡。这要求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要强化对智能技术应用情境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使其社会责任和核心业务能力体现出应有的效果。
陈昌凤教授认为,新闻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使命;应当致力思维素质、沟通能力和独创性的培养。在专业方面,新闻教育应培养学生对现实的理解力、专业的判断力、采集信息和跨媒体叙事的能力,以及新媒体传播运营方面的能力,并按此开设相应的课程。
总之,传媒从业者的能力需求,其实为高校人才培养框定了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畴,为高校“适应媒体和社会需求培养多个方向的人才”指明了方向。目前新闻传播人才能力培养面临缺乏教学组织方式与智能媒体的深度融合、缺乏以智能媒体为核心的实验设施、缺乏教学资源上的社会协同机制等困境就会迎刃而解。
未来应立足于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处理好实践教学过程中技术与传播、工具与从业者的关系;将智能技术下的传播生态与传媒业态融入教学内容;在培养方式上通过推广平台化教学来提供真实的媒介实践场景。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设计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