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一家之言 >> 正文
一家之言
学术分享 | 2023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热点
来源:明德新声 日期: 2024-04-23 浏览次数:
2023年,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媒介化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2023年,中国本土传播持续蓄力发展,华夏传播的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2023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十周年,中国国际传播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这一年,新闻传播学研究出现了各类研究热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各种会议、论坛、论文等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在此进行总结和分享,希望可以厘清我国新闻传播学场域中的各种研究成果,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所谓的热点究竟是“热一时”,还是能够“持续发热”。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
1.热点盘点
2023年chatgpt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一时间,无论是在学界还是业界,都形成了广泛的讨论,可谓是2023年最火热的研究方向。chatgpt比较准确的翻译是“生成型预训练聊天机器人”,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代表,它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能够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由于chatgpt的算法计量和内存容量,它对各个领域都可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也就成为各学科都在讨论的“新贵”。具体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关于chatgpt的研究     一方面讨论了chatgpt对新闻行业的影响,或者是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应用     多从忧虑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代替性出发,对chatgpt的机械化、程式化的语言表达做出了批判,认为chatgpt和人类可以实现“合作共赢”。另一方面,     由于chatgpt作为聊天机器人的属性,人机关系也是其中讨论最多的话题     。然而,chatgpt给人带来的情感陪伴究竟如何?却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2.热度分析
chatgpt属于新技术类的产物,是对媒介物本身的研究。虽然与之前的元宇宙相比,不是尚未建构好的“空中楼阁”,有实物存在,但是技     术的迭代速度太快,就如chatgpt推出之后,百度就快速创建了文心一言。因此,从技术自身的发展来说,chatgpt仅仅只是技术的一环,甚至只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环,     如果在数据库和拟人化上没有太大突破的话,可能很快就被其他技术取代。     因此,人们在讨论chatgpt是否可能代替人类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chatgpt自身也会被其他技术代替。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华夏传播    
1.热点盘点
从二十大开始,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研究、专题板块就呈增长态势。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具有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其中,文化自信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重要所在。因此,     多关注中华优秀的本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是推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之道     从我们新闻传播学科来看也是如此,对于如今“西强我弱”的传播学研究格局,中国传播学的发展也应当从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

2023年,我国对中国传播学、华夏传播学讨论逐渐增多。期刊《传媒观察》甚至专门开创了华夏传播学的研究板块,各名家学者都开始转向于华夏传播研究,     其中,本土的媒介器物研究、人际传播研究、儒道思想的媒介缘由研究不断出现。     此外,国家社科基金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礼乐文化传播”的项目多达10项以上。这些重要举措和成果都能够表明我国对于华夏传播和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看重。

2.热度分析
关于中国本土传播学的研究,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支撑和坚强保障。     因此,中国传播学、华夏传播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还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可待我们去挖掘,是真正的需要从小众变成大众的研究方向。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    
1.热点盘点
2023年,是“一带一路”发展提出的十周年。     一带一路旨在周边国家促进交流互鉴,共享高质量发展。其中,文化传播和共享交流话语是发展的主要动力。由于其时间的特殊性也带来了学界的热烈讨论。其中主要包括三类研究,一是对“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效能分析,对其发展十年来的效能进行评价。二是聚焦于主流媒体,讨论主流媒体在承担使命和责任的过程中媒介实践。     三是聚焦于有关某一类中国文化进行传播,如武术、体育、音乐等内容。

2.热点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传播的讨论在2023年持续增强,除了与特殊的时间节点有关之外,     还应该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的发展成效,是有了切实地发展效果才可能有研究的价值。
媒介时间
1.热点盘点
媒介时间是指媒介影响了人们的时间感知,成为继自然时间、钟表时间之后的另一种时间的尺度和标记。在我国,卞冬磊、邵培仁等学者开启了对于媒介时间的研究。2023年对媒介时间的讨论持续升温,这可能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影响逐渐加深,人们的时间结构、时间感知、时间序列都产生变化。在媒介时间的研究中,学者的讨论大多也是基于媒介技术对社会时间产生的影响出发,对媒介技术下的数字劳动和个体时间管理进行批判研究。其中,罗萨的社会加速理论和韩炳哲的哲学思考成为最常用的话语资源。     罗萨认为现代化的核心就是社会加速的机制,媒介技术成为加速异化的催化剂,使得人们的“时间紧张感”、“时间危机”加深。     时间,作为一个日常性的话题,其真理却也难以揭露。以至于哲学家奥古斯丁发出了时间的疑问。在2023年,很多期刊也推出了媒介时间的主题论文,如《新闻与写作》、《青年记者》等刊物都出了媒介时间相关的系列论文对此进行讨论。

2.热点分析
媒介时间同样是依托于媒介技术而形成的“新概念”,从电视时代就开始被提出。对时间的讨论有很多角度,如哲学、物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已经有丰富的论证,然而,传播学对此却鲜少讨论。因此,从传播学科的角度来剖析时间,聚焦于人们的时间感知,而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形式,是时间研究的重要突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媒介时间既然是新技术的衍生研究物,那不同新技术对时间的影响是否真的有显著的变化,这个还需要讨论。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时间、元宇宙时间、互联网时间,几者之间到底有何不同呢?好像也没有太显著的不同之处。因此,媒介时间的研究也一定要注意其边界。
少数群体的研究
1.热点盘点
对于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的研究十分具有社会价值。2023年,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研究增多。     媒介技术就如同齐美尔“门和桥”的比喻一样。     一方面,数字媒介技术是“区隔”之门,划分了不同社群和不同的阶级,这些研究聚焦于数字鸿沟在弱势群体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为少数群体的自我展现提供了舞台,由于较低的准入门槛,低成本也能够进入其中联系他人。其中,尤其是老年群体的研究更丰富,国家社科基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群体相关的选题。

2.热点分析
对少数群体的研究是使少数群体“被看见”的一种方式,进行科学的研究,也是正视少数群体需求的路径之一。     因此,即使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对其进行研究都有显著的实际意义。在未来,对少数群体媒介使用的讨论一定更加深入。

总结
对学术热点的观察有利于我们对学界热门研究进行全面地把握,这是我们在研究中拥有学术素养的体现。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热不应该是一时的“头脑发热”,不是一哄而上的研究就更有价值。在所谓的热点面前,也需要保持自己的清醒,用心思考热点的可用之处,探索真正值得研究的选题,才能够保护自己的学术羽毛,不让热点“灼伤”自己。     此外,不仅是国内的热点选题,很多同学也经常参考国际期刊中的热点,这里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从国际几大顶会的选题来看, 去殖民化的传播共性、战略传播、计算传播等方向由于特殊的背景在最近几年受到广泛讨论。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设计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